分享成功

[玉溪红塔]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小课堂第二期开课啦!

防震减灾科普课堂
第二期
01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波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监测台站拾取到地震信号,将数据传输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预警信息通过高速网络分发到安装在用户的预警终端,并及时报警,以达到减灾实效。

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率减少13%;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20秒,则可使人员伤亡分别减少39%和64%。

根据预估地震烈度的不同,地震预警分为灾害性预警和告知性预警两类,并将地震预警等级由强到弱分为四级,依次为1级、2级、3级和4级,并采用红、橙、黄、蓝等四种颜色分别表示。

目前,玉溪市已推出移动、广电、电信电视用户的地震预警服务。即:在电视开机状态下,可以自动接入预警功能,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截止目前,玉溪市还在全部中小学、部分幼儿园及重点单位安装了950套地震预警终端,可以实时接收地震预警信息,为重点人群保驾护航。

台站接收到地震波和处理信息均需要一定时间,等发出预警信息时,地震波已经传播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范围内,无法预警,被成为“预警盲区”。未来,“预警盲区”将会随着台站的建设和技术的改进进一步减小。

收到预警信息我们一定不要惊慌,结合自身所在环境及预估的地震波到达的时间,科学合理避震。



02
避震常识

我们上一期说到,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通过地震预警知道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根据所处环境迅速采取避震措施。

就近躲避

地震发生时,从我们感觉到震动到房屋遭受破坏平均约12秒钟的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就近躲避,切勿舍近求远,更不要慌乱行动,否则易发生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踩踏而导致人员伤亡。

(一)避险位置

1.开阔空地:如果地震时我们附近有广场、运动场等稳固开阔、远离建筑的空地,可第一时间前往避险。但须注意,即使身处室外,也要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狭窄的街道、悬挂的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2.坚固遮挡:地震中,碎石等重物掉落造成的伤害占比较高,例如汶川地震中因重物掉落造成的伤亡占总伤亡的75%。因此,当我们来不及离开建筑区域时,应迅速寻找坚固桌子、稳固家具等能遮挡掉落物的地方进行躲避。

3.承重结构:通常有遮挡的地方更安全,但在地震破坏十分强烈时,应选择承重柱、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承重结构处躲避,并利用枕头等阻隔物或手臂保护头部。

4.避开危险:在找不到以上的安全位置进行躲避时,应尽量避开危险源,使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要避开的危险包括上方悬挂的重物,阳台、楼梯等悬空或易摔落的区域,易碎玻璃、明火、煤气等易发生次生伤害的位置。

在避险的同时,我们也要迅速处理附近的危险源,如关掉燃气、电源,拉窗帘阻隔碎玻璃等,并打开撤离通道的门。

(二)避险姿势

当我们到达相对的安全位置后,避险姿势应记住:伏地、遮挡、手抓牢!

1.伏地:尽量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趴下并尽量蜷曲身体,以防摔倒。

2.遮挡:尽量躲在坚固家具旁边(下面),上方无遮挡时也要用手或软的物品等阻隔物保护头颈等关键部位。

3.手抓牢:抓住身边牢固物体,以防地震中被甩到不安全的区域。


震后疏散

地震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在房屋晃动停止后,室内人员应立即向室外安全区域进行撤离。在建筑区域撤离时应采取猫腰快速行走的姿势,一只手拿阻隔物护住头部,另一只手用于摆臂或扶墙来保持平衡。撤离过程应注意安全、有序、迅速,撤离路线应尽量避开悬挂物、碎玻璃等危险区域,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能跳楼。


震后自救

若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保持镇静,尽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要大声哭喊和盲目行动以免消耗大量精力和体力。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来维持生命,感觉到救援人员到达时,可以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03
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众用于躲避地震、洪涝、火灾、疫情、爆炸、燃气或毒气泄漏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具有一定生活服务设施和规模的场所,在灾害应对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功能和规模,可以划分为三类应急避难场所。

I类避难场所:服务半径5000米,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不少于30天,一般在1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以上,可容纳10万人以上;

配置要求:在二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在场所附近设置应急停车场,设置可供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机坪,设置洗浴场所,设置图板、触摸屏、电子屏幕等。

II类避难场所:服务半径1000米左右,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上至30天以内,一般规模不少于1.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可容纳1万人以上;

配置要求:在三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基础上,在棚宿区配置灭火工具或器材设施,在场所内或周边设置储备应急生活物资的设施,设置应急管理设施。

III类避难场所:服务半径500米,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内,一般规模不少于2千平方米可用面积,可容纳1千人以上,配置要求在三类应急避难场所最低。

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时候会启用呢?

一是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发布地震临震预报时;

二是发生具有较大影响的地震事件时;

三是发生其他需要启用应急避难场所的灾害时。

应急避难场所一般都在哪儿?

灾害发生时,为了让民众能迅速到达,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会选在既有宽阔的开阔地,又能方便集合周围人群的地方。比如: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不用担心紧急时刻找不到。应急避难场所附近都设有明显的标志牌提示方位和距离。

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应急避难场所呢?

平时必须做好准备,一是熟悉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周围环境,出门散步时,多留意周围的应急标志、应急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的出入口等,和家人约定好一个应急避难场所,这样如果外出时发生了灾害就知道去哪里寻找家人。二是去外地出差或旅游时,最好提前了解一下当地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记住与自己的大概距离和到达路线。一旦发生灾害,在紧急疏散的过程中采取就近原则迅速赶到离自己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赶往避难场所时最好带上饮用水、应急灯、手机等,还可以带上收音机获取最新信息。如果避难过程中有广播提示,则遵循广播指引的疏散路线和注意事项。平时可以多参加学校、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应急避险培训或演练,熟悉到达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的设备使用方法,提高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关键时刻就会有大用处。

红塔区现有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78个,总占地面积98.75万㎡,可供安置人数23.14万人。其中三类应急避难场所74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1个,1类应急避难场所3个。



04
政府应急保障

政府地震应急保障是指政府机构在针对地震灾害震前、震后应急处置过程,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关活动,主要以地震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力量三个方面开展。

一、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有序和高效地应对地震灾害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各级政府结合地区情况,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确保地震来临时及时启动,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震灾处置工作,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应对效率,保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红塔区为例,红塔区人民政府以及辖区各乡街道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已完成修订2024年度地震应急预案。

二、物资储备

为确保在面临地震灾害时,能够有效减轻或解决紧急情况下的物资短缺问题,政府部门广泛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存了一定规模的生活保障物资,例如压缩饼干、饮用水、方便面等,除此之外,还与大型商超签订协议代储,全力保障地震应急刚需物资供应。‌‌

以红塔区为例,全区共有物资储备点位3处,共计储备各类基本生活保障类物资3.06万件,其中区级储备库储存基本生活保障类物资2.53万件、应急压缩饼干和饮用水0.65万份、库存大米8.7万公斤;洛河乡储备点储存基本生活保障类物资0.27万件,小石桥乡储备点储存基本生活保障类物资0.26万件。


三、救援力量

政府地震救援力量‌是负责应对各种紧急救援任务的队伍,这些队伍通常由政府或相关机构组织,具备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红塔区为例,全区共建成各类应急救援力量61支,其中专业救援队伍2支、行业专业应急处置队伍7支、社会救援队伍1支、乡(街道)应急处置队伍11支、可参与一线抢险救援的医疗救治队伍14支、通讯保障队伍3支、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12支以及乡(街道)志愿者队伍11支,地震灾害发生后可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本文内容为用户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偷喝旺仔 LV16 王爷
    2楼
    路过
    1-8 23:35 · 云南
    1 回复
  • 小楼碧海潮生 LV17 皇帝
    3楼
    1-9 00:01 · 云南
    1 回复
  • 纪元 LV18 太上皇
    4楼
    感谢小编给予温馨提醒。
    1-9 08:33 · 上海
    2 回复
  • 一夜七次郎 LV16 王爷
    5楼
    1-9 09:26 · 云南
    2 回复
  • 起程 LV11 知府
    6楼
    1-9 12:46 · 云南
    回复
  • CR529 LV18 太上皇 高古楼车友会
    7楼
    1-9 14:32 · 云南
    回复
  • 吻处香 LV13 巡抚
    8楼
    赞赞赞赞
    1-9 23:41 · 云南
    回复
  • 一夜七次郎 LV16 王爷
    9楼
    1-11 09:58 · 云南
    回复
  • 耀南 LV11 知府
    10楼
    现在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造成的伤亡会比较大,救援困难。
    地震带建议用轻质材料建房,一般家庭2层够了。不容易砸死人,也好趴人出来。
    1-11 10:17 · 云南
    回复
  • 耀南 LV11 知府
    11楼
    70年通海大地震已经过去54年,老人说30年一小震60年一大震,估计没有那么准。
    现在温室效应气候恶化,台风暴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如果有地震现象,及时做好准备,防震抗震减灾。
    1-11 10:23 · 云南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楼友圈
  • #我的玉溪VLOG# 冬天的云如同天空的诗,变幻莫测。它们或薄或厚,或大或小,仿佛天空的音符在跳舞。

    虎啸山林

    24
  • 人不是特别多嘛

    狂野小天鹅

    19
  • 你不吃我自己吃

    溪坡樵

    19
  • #我的玉溪VLOG#

    @清空@

    18
  • #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无所畏惧#

    18
  • #挑战365天签到#

    @清空@

    17
  • #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清空@

    15
  • 分享了图片

    p~y~c

    14
  • #心怀热爱 共赴2025#

    @清空@

    13
  • #挑战365天签到#

    傳兰

    13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关注玉溪大小事,就上玉溪高古楼

免费下载玉溪高古楼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