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重庆北碚的小面和火锅(散文)
小面火锅不在与我,却处处有我……
——题记
李运祥
一晃又是四十余年。时针又指向了重庆北碚那碗小面,还有那口每周一锅的火锅……嘉陵江边,小面的滋味却还像从前那样,火锅依旧……又突增了感情,赶也赶不走,复苏了我的记忆——轰轰烈烈地闪闪烁烁隐现在我的嘴边眼前,一碗北碚小面,丝丝缕缕,让我丢了魂 ……一口火锅,在异乡的北碚街头,缙云山下,嘉陵江边,只觉得这里的冬天与我故乡相比,小面更像故乡云南玉溪的米线,因为其间闪烁的花朵,在一碗中,笑声从中挣扎而出……
滋滋润润,我听见了从那一刻长长短短,皱纹顺滑重重在碗中,一双筷子搓进口里,软滑入口的声音,那么曼妙,带味道迷离的音色,仿佛在短暂离乡已去的烟火,声声唱着乡音,却在异乡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间——吃嘉陵江边北碚街头的一碗小面,一口火锅,煮着、咬着我……
一碗重庆嘉陵江边北碚的小面,一口热气腾腾的火锅,红白相间,红的是辣椒,白的是面……
时隔经年,一直翘首盼着那碗重庆嘉陵江边北碚的那碗小面,那口火锅,又清新自然带着丝丝暖意入喉,吹散了所有的眉眼的倦意,唇齿间,还留着当年那点点清香,也算是开了胃。
好友杨庆嫒院长教授,托谭小强老师款待我们饱餐了火锅,热情洋溢,鸭肠毛肚……翻疆蹈海盛上,食物浪花随意自由散在汤面上,偶尔一些带白的油脂浮在碗的边缘处,红油最是顽滑,在咕咕冒泡的汤面上恣意旋转,连带着麻辣主轴躁动了起来。唯有肉最是安稳,闲在一处安然无事,数片卤肉卧躺在一口火锅的一端,底下盘卧着条条滑嫩的食材。入口先是薄薄的肉片,滑溜地入了舌,吮了汁的肉末在味蕾处绽开肥瘦相宜的美味,筷子轻轻戳了一下,内里液态流出,一些融进汤底的食物带着滋味,更多的则在一锅杂糅里煮熟,青的添香,红的刺激,白的劲道,带着麻辣鲜香嫩倒缠着舌盈出香。腥的淡,辣的欢,麻的到位,分外令人口齿生津。一旁的谭小强老师,此时倒是唠起了家常,身为曾经求学在嘉陵江畔西南师范学院的我,则全然融在了这口火锅里,顾不得其他。味蕾间的感触是最长情的告白,那是跨越无数岁月后沉淀的味道,也将记忆熬煮得愈发炙热而醇美。许久未回到西南师范学院,今天已经更名为西南大学再度回访母校的我,一口火锅一碗小面,便寻着记忆里的路线去寻找藏在北碚老街里的小店,去寻找从到的味道……
落日熔金,傍晚的空气中带着远,缙云山、嘉陵江,近是北碚的气息和香气,混着些许熟悉的气味,一切似乎从未改变,踩着北碚街道两旁樟树落叶的心,似乎还是带着一些从前的胆怯、害怕和期待。意外的是,那些泛着黄、带着些油渍的落叶,似乎没有变换模样,只是上了些行色匆匆的行人,尽是一副副生动却又有些难以描述的人们来来往往的模样,算是另一种漠然还是压力下的匆匆,不得而知。斜阳减弱了温度,把一切成熟的东西焙得更成熟后又冷却下来,夕阳黄透的光杂着碎屑的金辉,散落在北碚街头,可以为常般,似乎无人问津。暖橘色的火烧云一路烧到缙云山顶,嘉陵江边,烧走的是曾经稚嫩和记忆里的过往,而那些无曾触及的曾经却又是经年后,我珍藏在心里珍贵的宝藏。是啊,那一碗小面,一口火锅……图的不过是一顿饱餐……那时的我,哪管那么多,何况,如今,一切的一切,都被剥落,只留下了一些所谓“精致”的自我记忆的外壳——跌跌撞撞还是回到了从前的那里,原来心里惦念的还是那些记忆中的一碗小面,一口火锅。
今天,又踱北碚,小面、火锅沁鼻,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袭来,一碗小面,一口火锅,那鲜,那香,那麻,那辣,似乎已经托不起从前,却伴着长夜惦念曾经的梦,也许那口沾着油渍的火锅,还有那碗清纯的小面,都枕着那曾经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缙云山影和那条蜿蜒曲折的嘉陵江,早已经让那口火锅,那碗小面,在万籁都歇的岑寂安睡了。嘘,别惊扰了它们,即使是一口红红火火,热辣滚烫的火锅,还有那碗小面的梦……
想起那碗小面,那口火锅
重庆、北碚、西南大学
它们不约而同唤我回去
岁月
却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未完待续)
(2025/01/13日草记)
本帖最后由 李运祥 于 2025-1-14 00:41 编辑
「本文内容为用户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