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红塔]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小课堂开课啦!
地震伴随着地球诞生已经存在了46亿年。我们的地球每年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平均每天就有1万多次。只是大多数地震的要么震级很小,根本感觉不到;要么发生在海底深处等无人的区域,要么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区,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截止2023年12月,玉溪市累计发生ML(里氏震级)1.0级以上地震478次,其中1.0-1.9级地震453次,2.0-2.9级18次,3.0级及以上7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我们都感觉不到。
全球有感地震占比
2023年玉溪ML1.0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在每年发生在全球的500多万次地震中,只有大约100次地震有震感,并具备震级大和距离人类近两个特点,而这样的地震发生时,就很容易形成地震灾害。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两次7.8级地震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头号杀手”。2020年联合国发布的报告《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中显示,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中,受到地震影响的人数只有3%;然而,在因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中,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占到58%,是所有自然灾害的一半还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因自然灾害致死的人数中,地震所引发的灾害占比达到54%,也是所有自然灾害中的第一位。
地震灾害引起的破坏包括建筑倒塌、基础设施损坏等直接破坏,也包括引发海啸、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北川老县城周围的山体整体平推了200多米,整个县城瞬间变成一片废墟,仅北川县城就有近2万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北川县城山体滑坡
2011年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
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引起海啸
描述一次地震灾害的大小通常用到震级和烈度两个概念。
地震释放的破坏性能量强度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地震的破坏能量越强,并且震级与破坏能量间的关系是指数型的,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
地震里氏震级与释放能量的关系
地震烈度则是衡量地震对地面影响的量度,它是根据地震在当地引起的地面振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确定的。在一次地震中,因为震中距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烈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用烈度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受灾情况要比震级更精准、具体。中国于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用不同的烈度来区分一次地震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实际上,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与刮风、下雨一样,是地球运动产生的一种正常自然现象。
从世界7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分布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的地震都发生在大的裂缝上。地球六大板块的交界处就有大裂缝,最大的三条裂缝形成了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地球上99%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三大地震带上,而云南正处于欧亚地震带东段侧缘,属于多震区域。
红塔区主要的活动断裂为普渡河断裂和玉江断裂,曾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地震,1761年5月23日玉溪北城发生的级地震、1761年11月3号玉溪北城发生的级地震、1940年4月3号玉溪九龙池发生的级地震、1940年6月19号玉溪北城发生的级地震、2001年7月15日东风水库东侧的5.1级地震等,都造成了红塔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目前,红塔区建有地震观测台站8个,其中黄草坝地震综合观测站1个、强震台2个、预警台站5个,已投入运行的四分量钻孔应变仪、井下垂直摆倾斜仪等前兆观测设备和短周期反馈式地震计等数字化测震设备在24小时不间断监测地震活动及地震前的各种微观变化。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分析地震发震构造、地震活动规律,提取地震前的各类预报指标,为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人的感官能直接察觉到的地震前兆统称为宏观前兆,如: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地声与地光等。
地下水异常是地震前普遍出现的宏观异常,表现形式有井水位的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的自溢自喷或突然干枯断流、水温的明显升高或降低、水质的变色变味及翻花冒泡冒气等现象。这些异常现象是地壳介质受力变形、温压变化、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途径改变,导致地下流体正常动态遭到破坏引起的。
动植物异常分为动物异常和植物异常。动物异常包括冬季蛇出洞、鱼浮出水面或乱蹦、老鼠大白天群体搬家、鸡鹅乱飞、狗不进舍、马不进圈等;植物异常包括出现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等异常情况。这些异常的可能原因包括电磁场的变化、超声与次声发射、微震活动、地下放出的气体、空气中悬浮粒子带静电和地下水位的起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宏观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3~5天、几小时至10多分钟,是判断地震即将发生的重要指标。
目前,玉溪市共有固定宏观观测点121个,观测内容覆盖了龙潭、水井、温泉、动物、水库等,这些固定观测点和每个社区都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地震宏观联络员,在不间断的进行地震宏观观测。
但是,自然界的变化很复杂,各种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例如,2020年李棋街道办事处的井水温度异常升高,经查实,为抽水机漏电导致井水温度升高。
因此,面对宏观异常现象,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态度,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防震减灾局报告,也要避免过度恐慌或传播不实信息。
红塔区防震减灾局地震宏观异常报告电话:0877-2661399
谣言一:李四光预测了四个地震,三个都发生了!
谣言二:地震前,天空中会出现“地震云”
谣言三:“地震预警”可以提前一小时
谣言四:某时即将发生“X级”地震
谣言五:路面开裂都是由于发生地震造成的
谣言六:地震前后地球磁场变化,因此磁铁能预测地震
那我们该怎么样来鉴别地震谣言呢?
非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都是谣言。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预报内容超过目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都是谣言。在国际上,地震预测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而地震谣言都是非政府发布且“精确”的提出了地震三要素的地震预报意见,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非常具体。
地震谣言往往有意渲染官方色彩。谣传一般有“某某知名专家”、“某某地震部门”发布,引起公众的误解。
跨国地震预报,往往称某某外国政府部门、某某外国专家的预报意见。
带有迷信、伪科学、离奇色彩的地震传言都是谣言。
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对待地震谣言的正确方法是:
尽管地震短临预报至今仍属于世界难题,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不会对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当听到地震谣传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消息,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